路易十三#再造100年#艺术计划 入围作品解析

大马
大马
2020-03-09 13:47:16
来源:风尚中国

《过去·现在·未来:再造100年》里,路易十三向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这五大艺术院校的艺术系学生,以及通过“北京当代”邀请的青年艺术家们,征集《过去·现在·未来:再造100年》艺术方案,为极具创作活力的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提供创作平台。在收到的22份创作方案中,经顾问委员会慎重讨论及审议,有5件作品入围。其中,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方案《流转》,最终脱颖而出。

 

《流转》

孙家辉/盛云舟/郝江昊/杨欣怡/陈星瑶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系学生

 

万物有灵,尤其是经手工制成的物品,漫长的过程使其被赋予仪式感和某种不可言说的能量。有着“织中之圣”盛名的缂丝及有着“生命之水”美誉的路易十三就 是最好的代表。

创作者从缂丝之中提取轮回及永恒的概念,并以此进一步诠释缂丝的内在。该项目采用的费纳奇镜原理,费纳奇镜是最早期的视觉暂留动画。费纳奇镜变体之一是在一个手柄上垂直安装的盘片。盘片上围绕中心绘制了一系列的图片,是动画的对应的帧,使用者旋转盘片。这样,使用者看到图片接连出现,由于视觉暂留,得到连续播放效果。和西洋镜以及之后的发明不同,费纳奇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使用。费纳奇镜只存在了两年,就被别的技术取代。

路易十三#再造100年#艺术计划入围作品《流转》,点击视频查看更多:


其他入围作品,有:

 

《感官花园II》

段可忻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

 

艺术不是过去完成,也不会真正延续到未来,只有当下亲身经历的独特生命体验使之无以忘怀。

作为诞生古老东方的织造技艺,缂丝,是行动中的艺术,古今的缂丝艺者亦是操纵时间的大师——丝线穿梭纵横间,通经断纬不容冗余,其高贵源于时间与物质的每一次交织,见证了生命独一的当下。缂丝,即是当下带来的无限。

创作者将传统文化作为创造中的核心命脉,通过对于缂丝工艺的悉心观察与剖析,取用其中独有的丝线特征曲线,以流动卷曲的处理方法,来强大加深传统缂丝的辨识度,与此同时,亦进一步突出丝线的运动感。从而,表达创作者期间内心的一种对话——与物质沟通,亦与时间联结。

 

《永恒的律动》

谭英杰

青年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的传统工艺缂丝是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由织工用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本方案中的作品结构就如同缂丝的结构一般,正方体的十二条边如同缂丝中的经线,为作品搭建了稳定永恒的基础结构,内部色彩纷呈的亚克力或不锈钢单元则如同缂丝中的纬线,穿插其中,在立方体的每一个平面为观者带来不同的观看体验。

同时作品亦是微观世界的晶体的微观结构,稳定且律动的晶体结构是具有永恒定律的结构,如同缂丝千百年永恒不变的工艺。创作者将路易十三的皇室百合花瓶塞做为一个原子单位,将其并置成一个集合,以稳定且带有运动形态的方式穿插在一个立方体的结构内,就像缂丝的梭子在经线中穿梭,从而形成一个内在水晶体优美律动的晶体立方,宛如一幅优美的缂丝作品。

 

《笼中凤》

黄杰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

 

我以缂丝连和断、立和破的内核,以传统农具鸡笼这个有着“孕育时间、羽化成凤”隐喻的意象重新表达。虽然谈之渺小,但在历史的传承结构框架中,更藴藏着规矩、秩序与循环运转的涵义。

这一次创作结合鸡笼外形体和内部结构,运用不锈钢、铝条、霓虹灯、亚克力板条等新的材质建构一种密切联系着过去、现在、未来的视觉方式。结合缂丝通经断纬的特性,将时间的流逝以鸡笼的形态演绎,刻画缂丝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并在作品里呈现对时代的关切以及对传统文化能够如凤凰般涅槃重生的美好祝愿。

《夬曼》

韩武樑/俞文豪

青年艺术家

人感知时间的快慢不取决于时钟上的分时刻度,取决于情绪、记忆、甚至于生理上的变化。往往我们唏嘘时光飞逝,又会感叹某一刻的度日如年。正所谓快慢由心,时间在人。我们对时间感知的变化组成了一幅山河画卷,试图寻其规律又会迷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穿梭在山峦起伏之间感受自己的时间节拍。

在缂丝作品中,山水画是最常见的题材,层叠起伏的山峦,远近的虚实……缂丝都能恰到好处的呈现出来。层叠起伏的山峦线条是时间波动的脉络,是人感受时间流速的痕迹。将这些痕迹以具象化,形成作品主体。当人在拨动这些时间脉络之时,也能感受到时间流动的速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路易十三    再造100年    艺术计划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